GLOCK 明明是奧地利公司.雖說在美國設廠生產,但是書名將它稱為美利堅之槍,看似掠人之美.不過繼續讀下去,很快就發現作者的用意.這家公司在西歐雖已展頭露角,但是成為全世界有名的槍廠,靠的卻是美國.GLOCK 手槍短短二十多年,不僅打下市場,更成為美國槍械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份.
GLOCK 在美國的成功,如同它的誕生,靠的也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機運.80年代美國毒品問題惡化,黑道火力升級,使用半自動手槍犯案者越來越多.當時聯邦及地方執法人員,普遍配備左輪,槍戰中持續火力無法相比.各地警察單位,開始出現值勤槍枝升級的呼聲.
一名自奧地利移民,在美國經營槍械中盤生意的商人 Karl Walter,翻閱德文槍械雜誌時,看到某家名不經傳的公司得到祖國陸軍手槍訂單的消息,引起他的注意.1984年,Walter 與 Soldiers of Fortune 總編輯 Peter G. Kokalis 前往歐洲考察,在維也納一家槍店,首次接觸到 GLOCK 17.Walter 的反應和許多人相同,認為這槍醜不拉幾.不過也很快發現它容彈量高,構造簡單,容易操作,非常適合警察使用.
Walter 馬上聯絡 Glock,討論進口美國的可能性.Glock 當時剛接到奧地利陸軍兩萬枝手槍的訂單,正在蓋廠房建立生產線,同時對美國十分陌生,壓根兒沒想到這方面.不過 Walter 的說服力驚人,爭取到 Glock 首肯,在美國開設分公司,由 Walter 負責市場銷售.隨行的 Kokalis 也沒閒著,在 Glock 家中靶場試射,留下深刻印象後.寫了篇文章刊登在自家雜誌上,將 GLOCK 17 形容為 Plastic Perfection,打響進軍美國的第一槍.
同一時間,美國國防部經過北約官員介紹,邀請 GLOCK 參加下一代軍用手槍競標.我在網路上看過的說法是 GLOCK 17 不具備外在保險及重複擊發啞彈的能力,沒正式參賽就出局.不過本書卻說 Glock 一開始就拒絕競標.原因是無法在規定時間內提供足夠數量的測試槍枝,也不同意接受獲勝者還得和其他廠商競標生產合約的安排.
美軍透過交流活動,還是取得了多把 GLOCK 17 作為研究.軍情單位十分關切塑膠槍身可能容易瞞過X光安檢,被恐怖份子用來劫機.這消息有意無意間,被美國國防部官員透漏給媒體,一時引起反槍陣營騷動.美國國會醞釀立法禁止進口 GLOCK 手槍.紐約市手腳更快,市長一聲令下,禁止市內販售 GLOCK 手槍.
不過如同廣告界人士所說:「世界上沒有負面知名度這回事」.反槍陣營越針對 GLOCK 手槍筆伐口誅,越引起槍界的興趣.GLOCK 美國分公司原本將首年業績目標訂在8,500枝.沒想到在丹佛市槍展正式上市的第一天,就接到超過兩萬枝的訂單.
GLOCK 對於美國各級政府的態度,自然也沒忽視.發動軍警界人脈,盡力闢除反恐維安方面的顧慮,證明機場X光機可輕易偵測到行李中夾帶 GLOCK 手槍.還由 Gaston Glock 親自出席國會聽證會,介紹他的產品.國會最後決定放過 GLOCK 手槍.原本禁止販賣 GLOCK 手槍的地區,也一一撤銷禁令.
1986 年在邁阿密發生震驚全美的槍戰.FBI 探員因火力不足,傷亡慘重.GLOCK 正好於此時在美國打下灘頭陣地.天時,地利,人和,三大因素皆具.短短幾年,就成了美國警用手槍市場的主流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